而在中国市场,外资品牌一直占据Z主要市场份额,特别是商超、百货店等化妆品传统销售渠道,国外化妆品一直占据优势。本土化妆品牌在很长一段时间,被挤压到低线城市,但通过力拓专卖店渠道,在差异化的竞争中获得部分市场。
试管面膜.jpg
不过,这种市场格局在逐渐变化。
一方面,韩束、韩后、美肤宝、自然堂、温碧泉、卡姿兰等本土化妆品正在逐渐成长,从外资竞争者手中争取到更多市场份额。国际咨询公司贝恩的一份报告显示,在过去的2014年,2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中有18个品类,本土公司正从外资公司手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。而护肤品类是本土公司抢到最多市场份额的领域,外资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降低了4.8个百分点。
另一方面,虽然在总体销售额方面还不能抗衡,但在电商领域,中国本土化妆品在电商领域的表现和实力已经逐渐赶超外资品牌。2015年上半年,成功占据天猫电商市场的TOP10的大都也是本土品牌。
本土品牌能在电商中保持前列,一是因为进入电商领域较早,二是选用了较强的电商运营团队,三是还针对电商渠道开发了不少产品。